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

Recycle與Upcycle之間

RecycleUpcycle之間
回收與創意

楊平猷



今年六月初,南加州慈濟人文學校來電話,安排我太太蔡月桂老師,到南加州中文學校
聯合會,負責夏季教師研討會中,一節[環保美勞]課程。當然,蔡老師是這方面的
專才,理應義不容辭的接受。但因,八十分鐘的課程,要準備很多教材。蔡老師因為
時間安排上,感覺有些倉促。推辭的電話中,聽在心頭的楊平猷,感覺正是本人
[回收創意]發揮的空間,就自我推薦,轉承接下來了。
圖一, ReduceReuseRecycle輪迴圖形,是對回收廢棄品的三種處理方式。
眾所深知的圖案,環保提示的代名詞。 
[環保]這個名詞,是近三十年才有的名詞。因為之前四十年間,是人們財富爆發的年代。
尤其美國,更是一個糟蹋的年代。因為糟蹋,造成的環境污染,地球生態變相。
也因為自然反撲現象的後果。人們反思之後,才有的[回收環保]這樣的概念與呼喚。
2,是突破回收與輪迴狀態。提升向上的箭頭,代表著Upcycle
Upcycle是回收品經過改造,變成新材料的再創造思想。有從廢物中更上一層樓的意思。
在台灣,慈濟把回收寶特瓶,再製作。成為被毯來救助災難。除了物資的珍惜與再創造之外,
還有慈悲人性的提升,生命輪迴思想中,品質自我超越的意涵。成為Upcycle的最佳典範。 

Recycle 是當今大家所熟悉的名詞。Upcycle則不盡然
當我把這觀念告訴台美人歷史協會秘書
周先生時,他大笑,以為是我自己編造。  

早在七十年前的戰後年代,全世界貧窮,沒有環保這名詞。但大家都在做[回收]。
把彎鐵釘,打直了再用,天天發生。酒杆、歹銅、壞錫、簿子紙的回收,
在我童年,天天唱喊著。即使一粒米飯,我們都很珍惜。

為了[環保美勞]課程,美勞老師,要收集許多回收品,囤積一厝間,
家中變成另一種不環保。
因此,我把課程改為[回收品的再創造],或[創意回收品]。
[創意]才是整個美術教育的重點。
環保的課題,則應與[不糟蹋]綁成一體,實踐在日常生活習慣中。
而且,回收品的整理,又是另一個課題。 

回收品,成為美學創意的概念,早在五十多年前,我台北師範藝術教育時,
就開始有這種觀念的養成。當時我十六歲,老師周瑛教授,教我們用舊報紙,作二方連續圖案,
來佈置教室、 用各種廢棄品,來代替畫筆。養成我們珍惜廢棄物、審美廢棄品的習慣。
當時的理念只是[珍惜],不是為環保。

現代人糟蹋物資成為環境的污染物,所以倡議環保。洛杉磯縣玫瑰山旁邊,
有一個世界第二大的垃圾山。每天一車一車,把還可以再用的糟蹋品,往裡頭埋。回收只是糟蹋品
中,救回來的極小部分。

我們要教育的是[不糟蹋]。糟蹋是資本主義,為了創造財富,鼓勵消費的手段。
Upcycle的創意呼喚,是難能可貴的補救。身為藝術家,雖不能像慈濟一樣,把寶特瓶變成被毯。
但可以把[糟蹋品]提升,成為藝術品。環保美勞,也成為對小朋友的一點文字概念教育。
重點還是要培養[珍惜]的觀念。
3,是台北師範我的老師周瑛教授,利用鉅木屑製成版畫名作。
456,是名版畫家陳庭詩的雕塑作品。圖7,則是畢卡索的名作,
用廢腳踏車坐墊與手把創意的成品。大師這方面的作品很多,觀念直得效仿。
1970年代,我是楊英風工作室學徒兼助手。他要我多親近陳庭詩老師,感染他的藝術家氣息。
一有空閒陳庭詩帶著我,在台北市後車站,歹鐵仔街閒逛,尋找著適用的廢零件。
便宜買進,焊接後展覽,或高價賣出。陳庭詩是畫家,雖是立體造型,但只有正面一面可看性,
比較可惜外,其一面的看點,仍然俱粗曠而高雅的美感。 

因為這樣尋寶,養成我每到一個地方,都會先尋找當地特殊的產品、物資、建材或回收場。
一但需要,隨時發揮選用。 
1979年,我放棄藝術家,移民美國,從事營造成為木匠。買房後,有了後院,我就回收建材。
製成不少回收建材雕塑。如圖8到圖13,都是工地檢來的廢棄建材所組成。
木方、竹節鋼條、粗細電線、樹枝、鐵絲、銅條、玻璃、都是免費的回收品。 

921大地震,我正好在台灣。我在南投縣府,幫了小段義工。縣政府為了答謝,
給了我一個機會,製作東埔地標[布農記事]。我在雷射切割工廠進出多次,
撿了雷射廢鐵,也作了幾件Upcycle雕塑,分享大眾。
1819弔燈,是網路當落的圖片。上課時,教導把廢玻璃瓶罐,作成高貴的燈飾的製作方法,
及安全觀念。圖20[筆筒],是上課的實際示範操作題材。
21 美國歐巴馬中學校長,帶領四位學生來台灣,在三重慈濟環保站,
實習感恩 珍惜 愛護。
他們整理寶特瓶,準備回收,送廠製成救濟被毯,實踐Upcycle的第一歩。

整個課程,是觀念的提示與建立。透過說明與操作,讓這些老師學員,
得到從廢棄物中發掘靈感,
作出自己的創意品,建立Upcycle這樣的[珍惜與創意]的觀念。
鄉親們,請您也來參與Upcycle吧。





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

【藝術家專訪】鄒森的世界頂級畫家海報收藏

分享 鄒森的[世界頂級畫家海報收藏]
楊平猷 
七月二十二、二十三日兩天,在洛杉磯橋二中心,有一絕無僅有的活動__  
[世界頂級藝術海報收藏分享]。這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友會主辦的,
[鄒森海報收藏分享]。內容包括:凡谷、夏格兒、畢卡索、高更、米羅、莫內等,
從巴黎 米蘭、日本等各大美術館收集的,很多很多世界頂級藝術家,
也有部份台灣畫家的展覽海報。 
鄒森1988年移民來美後,這些收藏,一直沉睡在倉庫。自決定展出起,
歷經兩年的準備,整理、裝框、裱褙。是日首次在僑二展覽廳露臉。
本來收藏約有五百多張,移居美國時,只能帶出三百多。展出時,限於場地,
上下兩排,擠在一起,只能展出一百多張。
他說,這些海報,是公共的財產,我只是收集,代為保管,歡迎大家分享。

鄒森,1940年生。成長於屏東鄉下,說得一口流利的台灣話,自認為是道地的台灣人,
最喜歡找台灣老畫家,洪瑞麟、廖德政等聊天。1964年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。
因為聲樂而上電視台,而演電視劇,歌聲、台風、演技一流。一九七零八零年代,
已是一位台灣家知戶曉的紅人。目前四五十歲以上的鄉親,對他應不會陌生。 
鄒森本來就多才多藝,興趣廣泛。也因為紅人的方便,財務寬鬆,人又正直親切,
沒有不良嗜好,生性對藝術文化的喜好,而廣作收藏。
諸如唱片、茶壺、郵票、海報,都有海量的珍藏。 
他的收藏管道,除了旅遊期間,參觀畫廊美術館時購買之外,
同好之間的交換、路邊攤、或畫家捐贈、或朋友倉庫,無奇不有。
每張海報都有故事。 
他的觀賞收藏嗜好,歐洲日本美術館人員多有知道。
尤其日本,雖然政府之間,有所隔閡,但飛機往來頗為方便。
每有特殊畫家如凡谷畫展,常常美術館會通知他。他就婉拒電視台的通告,
請假三天,飛往參觀並隨手帶回一張。 
一般人收藏名畫,很少人收藏海報。他的特殊收集,日積月纍,成為傳奇。 
移民之前,被黃光男知曉了,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借展一個月。後來省政府,
等台灣公家單位,也都輪流借展,巡迴全台,轟動一時。
這次華僑第二文教中心展出,由台灣藝術大學校友策畫主辦。
學長學弟間相互協助,籌劃、佈置、宣傳,好不熱鬧。
因檔期侷限,只能展出兩天,實在可惜。向隅的朋友,只能更待因緣了。
大家為台藝大的鄒大哥,按個_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