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用調色板的畫家

不用調色板的畫家
 林顯模畫室專訪__楊平猷

Tomi20130403

2011年初,為了籌辦台灣傳統州[鄉情藝展],第一次造訪碩果僅存的旅美台灣
先輩老畫家──林顯模畫室。當時,只為了展出資料的方便,除了邀取他的畫作之
外,百忙中並沒有和林顯模老師多談。
 回想過去學生時代,從台陽展與省展中,所有先輩畫家都有某些程度的印象。而
 對林顯模老師的畫則不太深刻。 直到2008年在Montery park長青畫廊,他的個展中第
 一次看了當時的現場全貌,驚訝中對林老師才有真正的認識。尤其如[圖一]所見,
 不論龐大的畫面、主題內涵、畫面組織、色彩的配置,都令人讚嘆不已。 
 這張畫的主題是觀音山。他畫盡了全台灣人對觀音山的情感與想像。以象徵的
 手法,對遠方的觀音山景、繁華的台北市區、依稀的淡水河面、加上河面上空自由翱
 翔鷺鷥所煥化的台灣人心中的遐想,演化著封神榜的民間故事,鮮豔炫麗動人。圖中
 下方的半身人像,就是本文的主人翁,謝理法筆下的
武將型畫家──林顯模老師的肖像。 

今次的造訪,是帶著朝聖的心有備而來,而林老師也欣然暢談。
 抵達時,他正從畫室對街的住家過來。進了門,繞過神壇,他停下來,雙手合
 十一拜,煞有介事的神情,令人好奇,也感受到一種平實鄉情的生活模式。 
 林顯模,1922年生於台北板橋。年少即顯現繪畫的偏好。小學二年級時,母親
 就聘請繪畫老師來特別指導,他的天份也得到學校當局師生的公認肯定。當年滿州事
 件[九一八事件],學校即選用他的兒童畫作為前線慰勞日軍禮物。
(時空不同,主事不同,角色不同,請不必怪異。) 

其後第一次機會,他參觀台灣總督府府展(即後來的台展) ,對成人名家藝術的驚奇,
即發誓立志成為畫家。小孩有這種思惟是少見的二十歲,前往日本,就讀私立的川端藝專
,準備入學東京藝術大學。得[二科會]會員山下新太郎的指導。山下太郎強調要畫出
[可以竹竿穿透畫面樹林]的空間感。這個論調在楊三郎的故事中也有流傳。可見當時日本藝壇對空氣的透視相當的重視。記得2011年[鄉情展]開幕式中,林顯模評賞林之助的畫作時也提起空間意識讚(空氣的透視)美過。
而早期我在李石樵座下修學素描時,空間觀念也被強調並教導訓練。量感、質感、空間感等傳統藝術美感是學院藝術訓練不可或缺的三要素。林顯模當年就這樣努力著。  
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東京藝大入學不成,二十四歲回台。
 戰前台灣的府展,日台畫家有不平等對待的傾向。楊三郎、李石樵等先輩畫家
 在楊肇嘉的推動下,創立[台陽展],開展了台人青少畫家的另一平台。然因戰亂美
 機空襲而中止三年。國民政府的陳儀轉進來台後,申請復展。
 當年蔣政權初期,台灣的政治民權受到打壓,但文化藝術因有心人士如楊肇嘉
 吳三連等政壇文化人士的推動而不至沉淪。藍蔭鼎、李石樵、楊山郎等人成立美術講
 習會的推動,對後進的培育頗多,林顯模得到特別的賞識與提攜。從林顯模的畫面上
 顯出的跡象,李石樵對他的影響份量應該蠻大。 
 隨後幾年,他在省展與台陽展中,履得大獎。1966年成為省展台陽展的評審委員。
其繪畫成就可見一般。 
當年藝術家需依賴副業而活,林老師曾任新生報旅行社文化组、及東方出版社
 畫插畫、東方少年編輯委員,這些工刊物在我童年時印象深刻。
 也因為展覽屢屢得獎,履履上報,他成為當年的藝文達人。為王永慶所注意。 

王永慶是少數擅用美藝人才的企業家,遂延攬為台塑開發部主任,以[林大師]來尊稱。
從事台塑企業下,產品、技術與市場的開發。養成台塑旗下下游廠商,
台灣的窗簾、皮包與鞋類等台灣民生工業的發展貢獻很大。
林大師也為日本業界競爭者所畏懼。 

雖然副業龐大主業萎縮,林顯模沒有懈怠,每年還是有幾張創作在省展台陽展中秀出。
一直到退休來美後才成為百分百的全職藝術家。  
 因為他的日語講得比日本人還要日本人,加上業務的需要與方便,經常往返於
 台日之間,對日本藝壇頗多注意,素描基礎,畫面結構及色彩學相當重視,要求嚴謹。 

他發現印象派興起後,光與色彩的觀念改變。色料科學多樣開發,色立體建立
尤其日本太陽堂在色立體上對色的分類,不論色的色相、明度、彩度都得到定位,
 得到固定的名稱與編號,顏色達到它的文化水平,並有實質的顏料準確生產。畫家可
 以不必調色,想要用什麼色就直接有什麼色。他加入日本[流行色協會],他放棄調
 色板,畫筆直接沾上鉛管擠出的顏料,直接往畫布上塗抹。他說:
 「顏料有礦物性、有動物性、也有植物性。早期顏料科學不發達,三原色加黑白的
觀念普遍運用,頂多加上幾個特殊中間色成十二色來發揮。而調色後,彩度變低
剛畫上還算漂亮,時間一久動植物或礦物產生的化學變化加劇,美術館的名畫都變
得灰濁黯淡。近年來的名畫修改,才得再顯亮麗。如今色料科學的發達,畫家善加利
用,不必經過調色的程序,顏料歷經五十年一百年仍然可以保持鮮明亮麗。」
 真的,畫室裏,看不到調色板。他一面說明,左手擠著鉛管,右手提著畫筆,
 沾上色料, 就這樣塗抹。顏色亮麗鮮明。

圖二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三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四

圖二,是這次專訪時所照。談到鮮豔的顏色回想過去曾經的有過的種種經驗,
談論鮮為人說的觀點,令他春風滿面。

圖三[藝旦]是為了今年[鄉情展],他特別老畫翻新,可以說是最新鮮的敘情畫作。
圖五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六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七

綜觀林顯模的作品,可以發現,主題語意清楚。前[南加州師範院校校友會會長]
謝秀緞形容[一目了然]。 

他擅用X型結構法,把所有的思想重心集中在圖面的中心,再用強硬的體材支架如
人體手腳,樹枝花葉主幹,甚至抽象的畫面切割與顏色邊線,有意無意地造成放
 射狀指標暗示。這樣的構圖法,強悍有力,圖面不易鬆散。
這種主觀意識堅定的方式,可能和[武將型]的個性及大男人主義有關。
他也擅用明暗集中法,讓主題與副題清楚地相應襯托顯現與分辨。而色相對比
法在畫面上也有相當的幫助。圖一[觀音山]就把觀音山重點主題,不客氣的位座中
央,而繁華市景與白鷺鷥環繞其間。更妙的是把觀音,紅孩兒和飛天仙女等,放大並
以精采的姿態分佈在四邊角落而統攝中央。這樣滿足了X型結構,把主角;地域環境
與故事傳說恰當的分配,在複雜的構思中,沒有產生賓主紛亂的現象,畫家的內心概
念清楚的表達。 
 能成就[一目了然]的另一原因是,描述內涵的單純化。跟著後期印象派的演化,
圖樣簡單化,幾何圖形化,抽象表現化,一再在美術史中呈現並詮釋著各種意念
林顯模吸取了這些經驗,圍繞著追求傳統繪畫的三大要素,造就了他個人獨特的藝
術風貌。
 圖四[絆]中,男女相互拉扯羈絆。圖五[力],也一目了然。圖六[歐洲一景],
都有良好的可看性。圖三[藝但]的表現法也沒又例外。您再仔細觀察,以下
 每張也都含有嚴謹的構圖,巧妙的色彩明暗配置,可以看出他在粗礦中,
保有武將的理性與仔細斟酌。

圖八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九

圖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十一

圖八;圖九;圖十;圖十一 假使仔細觀察,都隱合上述的跡象,都可以吸引觀眾的好畫
聽說最近他把台灣的畫作全都搬移來美國,並準備把現在的畫室改建成林顯模美術館。
我們都知道,建造與維持一棟美術館是非常不簡單的工程。但我們期待。
的才智;胸懷;意志等都是後盾。觀音山週遭的因緣條件,也將給予力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